方言和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春天来了 ——写在“林伦伦方言茶话”开办一周年之际
2017年7月14日,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卸任韩山师范学院校长、调动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担任教授的工作调动文件的签署日期。
经过暑期的调整和安置,我终于又在广州落稳脚跟了,余生晚年,就要在羊城度过了。但是,生我养我的是潮汕老家。我在汕头大学工作19年,在韩山师范学院工作近8年。至60周岁,我参加工作42年(含上山下乡4年,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7年),在潮汕的两所高校工作了近27年,占了全部工作时间的70%以上。可以说,我把青春期的冲劲献给了汕头大学,而把成熟期的智慧献给了韩师。当然,我也是在这两所大学的工作期间获得锻炼、进步和成长的,这包括方言和乡土文化的教学、研究和自身的道德情操、品行修养。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出版了多少部著作、发表了多少篇论文,更是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仁好友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与我关系很融洽的学生。
方言和乡土文化之于我,是我两条生命之一——学术生命的根;而学生之于我,是我保持教学与学术之树常青之源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!道理简单得很:因为要培养好学生,我们就得把书教好,把研究搞好,把学校办好。
我反思过去,参加高考和读书只是为了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。当上了大学老师以后,又有了比较严重的名利思想。拿破仑说: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 年轻的阿伦老师则曾经有这样的想法:“不想当教授的大学老师不是好老师。”
于是,我勤奋,我努力,几十年如一日,即使是当上了行政领导之后,还“戴着镣铐跳舞”,继续上课、带研究生、写论文、写著作。每当处理完行政事务、更深人静的时候,就是我读书、备课和思考学术问题的之时。
然而,我我深深地知道,方言和乡土文化是我成长的沃土,也是我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立身之本。没有了它,阿伦是谁?满大街上都是的潮汕好大叔一枚而已。对于广大的平民百姓来说,通俗一些的文章也许更受家乡父老的欢迎。我在思考如何把近40年的研究成果科普化,让群众能读懂看懂,尤其是如何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,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。当我卸任韩师校长之后,我想,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了,何不尝试着走一条能与青少年一起走的路。
于是,就在去年的秋天里——九月初九老人节,我开办了“林伦伦方言茶话”微信公众号。没有想到,生逢其时,春天很快就来了!
我们赶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时代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,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。党和国家有关单位印发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制定了总体目标:到2025年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,研究阐发、教育普及、保护传承、创新发展、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,……而且,在“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”后面,加进了“保护传承方言文化……”的重要内容。国家教育部也制订颁布了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》,指出要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。”。
国家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也在井然有序地全面开展,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年已经举办了5届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的九月,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,大会以“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:语言资源保护、应用与推广”为主题。这是联合国“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”的重要活动之一,也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。大会还向全世界发布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的“岳麓宣言”。
当然,对于广东人来说,最直接最给力的春风,来自马兴瑞省长作的《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》。报告要求全省各地:“加强广府、潮汕、客家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、进课堂。”
春风已绿江南岸,我们还不赶快为方言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好播种、育苗、栽树、培土……
此时不干,更待何时?!
【延伸阅读】
1、我的七八级
2、若为化得身千亿,散向峰头望故乡 ——潮汕乡土文化教材编写的故事